为什么药企自己执行的病例征集项目都在造假?

作者Dr.2,Medicool医库公司董事长     

       

病例征集是药企合规营销重要的活动之一,可以有效收集很多的临床数据、市场数据,包括各区域的推广情况。


病例征集收集来的数据汇总之后可以写成学术文章,在各卫星会上做学术报告,同时病例征集还可以获得医生和患者对使用自己产品的真实临床效果数据。尤其是在国家启动大规模上市后再评价及药物临床循证的大背景下,病例征集是一项迫切的需求。


但是,基于行业多年经验,Dr.2发现无论是药企自己执行的病例征集,都有很多造假的行为,甚至从一线代表就开启了造假产业链,周而复始。


1. 无论药企自己执行还是委托第三方,传统的病例征集方式是:


先设计病例表格,包括各种主诉、病程、化验报告、随访信息。再由线下代表带着这类表格让医生填写。


注意凡是线下填表一般就是造假噩梦的开始。


首先,医药代表让医生填很多复杂的表格,但是给医生的少量临床观察费通常不足以支撑医生填表的工作量。于是,医药代表或者第三方就会委派人员现场协助医生填表。通常的情形是,医生把一叠病例放桌上,代表或者第三方人员根据病例对照表格填写。


病例数量不够怎么办,这里就藏有猫腻。围绕一份真实病例,稍微修改主诉、病程、性别、年龄或者疾病过程,三份或者更多份合格病例就伪造出炉了。由于要求隐私保护,且缺少原始证据链,从中央市场到区域市场都对病例造假心知肚明,但是无可奈何。


2. 一份合格完整的病例通常需要随访2-3次。在没有随访工具的条件下,只能让患者再来门诊和医生诊疗查阅化验报告。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患者通常康复之后就不会再来复诊,或者即使来了也无法记录,随访资料无法获得。药企没有特别方便的随访记录工具,因此病例征集中随访复诊的信息大部分不可靠。


3. KPI和成本考虑。药企对医药代表和区域市场都有KPI要求,或者让他们的绩效同奖金挂钩。因此,不可避免的,各位代表为完成任务,只关注数量而不管病例质量,甚至不惜伪造医生签名来增加病例数量,这些都是为了达到绩效考核要求或者获得更高的绩效奖金。在考核压力和奖金的驱动下病例造假是普遍行为。


医库的病例采集工具可以有效避免造假行为。


药企使用医库结构化的病例采集工具作为载体,医生只要将病例拍照、录音上传,后续会有医库编辑后台整理,采集流程全程受到平台管控,有效避免代表人为造假。其次医库有精准推送系统,编辑在病例照片和内容整理过程中,对有疑问或者不完整的病例可以点对点反馈给医生进行补充。以此同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由具体的人物、手机上传病例,手机带有唯一识别码,这些内容构成的完整证据链可以有效避免造假。用手机采集病例真实可信,因为自己的手机不会让其他人使用。


这种病例采集工具降低了病例征集的执行难度,医生只要在线1-2分钟,就可以上传一份合格病例,而且药企只需要支付相对合理的临床观察费。而传统方式在线下填写复杂表格,大幅增加医生工作量,医生费用居高不下,这是线上线下不同的行为模式导致。


医库的病例采集系统辅以病例随访工具,医生用APP患者用微信,医生与患者建立联系。在随访期间,例如首诊的2-3周之后,医生通过随访工具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让患者将临床表现和化验报告等资料拍照发送给医生以进一步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这些照片可以直接作为随访病例上传,也能够作为证据链的延伸。便捷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患友好度并降低了随访难度。


关于实际操作 可以看下面的视频


至于某些传统公司仍用EMAIL让医生发病例报告是很愚蠢的行为,这种方式非常容易造假而且没有完整证据链,特别麻烦,已经落后时代很多年但他们依然还在沾沾自喜。


医库非常重视保护患者和医生的隐私,目前已经跟国内十多家大型药企开展过或正在开展病例征集项目。


关于数字营销与病例征集项目探讨可以和Dr.2联系(微信号:medicool2)


浏览次数:22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