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收回扣会对医药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为什么国家要从源头上进行打击?

作者Dr.2,MediCool医库董事长     

       

Dr.2前面写过一篇《为什么医生会收回扣?》的文章,有很多医生朋友发来意见,他们主要的观点有:

1. 医生收入低,收取回扣相当于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补贴。

2. 医生收不收回扣都要开药,不收就是便宜了药商吗?

3. 药价虚高又不是医生定的,回扣应该是招标和审批的问题。

 

其实这些想法,也对也不对,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出发,我们会发现医生收回扣确实是会对医药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就对这几种观点分别进行解析。

 

医生收入低,收取回扣相当于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补贴。


确实,在部分地区,医生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首先医学的学制特别长,一般都要读到研究生,其次从实习和住院医师开始的起点工资特别低,因此等医生到了拥有处方权,并不断向更高职称进发的过程中,收受回扣在他们认为相当于是一点市场化的对之前辛苦的补偿。


当然,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但没有人把潜规则当做合理。各行各业谁不辛苦?谁不觉得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而医生是普遍最容易高估自己的群体之一,他们一直以来都被一群群的药商器械商捧着哄着,以至于很多人对自己形成了不恰当的认知,其实从医只是一份工作,跟其他工种在形式和内容上并无太大不同,工作后获得一份相应的收入回报,本质上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工种。


如果要说潜规则,很多官员也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入太少,那是不是就可以心安理得去贪污受贿?很多老师觉得教书太辛苦收入太少,那就可以故意不好好上课,课后让孩子参加他办的学习班?出租车司机一天工作10-12个小时,异常的辛苦,是不是他就能以这个理由给顾客绕路?


大型公立医院经常人满为患,但并不完全是医生的水平有多么高,只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政府配备给公立医院的公权力,相当大部分的患者是奔着医院来而不是医生来。政府通过税收补贴,水电补贴,人才补贴等方式换取来的公立医院的垄断优势,然后由医生利用这种优势去为个人牟利?


医生收受回扣,本质上就是利用这些垄断的公权力和资源,然后变相地认为这些都是由于自己的努力,所以去收受一点回扣觉得是对自己辛苦的补偿。这其实本质上和公务员以办事为名义收好处费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在Dr.2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重磅】国家监察法实施在即,医药产业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大战一触即发!》中就有提到,这次新的国家监察法的诞生,对国企人员、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员来说是一个紧箍咒,收受贿赂被举报的话,有可能会无视金额大小而直接被国家监察部门受理,而国家之所以把公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纳入监察是符合法理的。

 

因为国家立法一定是综合考虑了种种原因,为什么私立医院几乎没有人收回扣,因为他本身服务费用就很贵。而公立医院挂号费便宜,排队人很多,是因为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补贴,从土地到税收到人才,这相当于政府出资源购买了部分的公共服务提供给民众。这是政府给予的,而不是很多医生自以为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也就是说部分医生利用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获取额外收益,是另一种变相的“以权谋私”!


医生收不收回扣都要开这些药,不收就是便宜了药商吗?


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只看到了静态的变化,忽略了真实的动态演变。绝大多数基药是没有回扣的,很多治疗性的药物也比较低,大量的回扣主要是在辅助药、中成药以及中药注射剂上。

 

患者生病确实是需要用药,但有回扣驱动的时候,某些药就会被人为诱导扩大开药量,甚至销量上升几倍,这就有效挤占了国民医疗总消费的盘子。而且由于医保控费,回扣药辅助药用量增加,那反过来治疗用药为了给有回扣的药让路,医生就会用更便宜的药来代替,这就不是在为患者考虑,而是为自身利益考虑。

 

这是潜移默化的变化,而且是必然的,变化产生变化。之所以用药谱变成现在这样,是多方博弈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参考国外,辅助用药和其他药物也有,但没有中国这么高的比例,甚至辅助用药在很多地方已经超过治疗药物的占比,因为他们全科室通开。

当给医生回扣的模式能够为药企带来销量的上升,并且非常有效,那药企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把药品重做包装、更改剂型及再次报批,希望能够单独定价,把招标价格抬升。因为只有招标价格抬升,才会有更多的回扣空间给医生。这样无形中就会出现劣药驱逐良药的情况,一些治疗性好药以及便宜的辅助用药会被迫挤压和压缩空间,甚至不再生产。


而给回扣的药企反而会从中获益,整个医药工业就会负向循环,大家痴迷于找批号,拔高价格,而对创新型药物由于研发成本过高且市场推广的问题出现搁置。这给医药行业和患者都带来不利影响,从全国的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节约的好药钱=浪费的回扣钱=生命,对全社会来说,这些钱可以救助多少妇女儿童,预防传染病和治疗大病人群!

 

给医生回扣的方式既然行之有效,那药企就不需要学术营销了。因为不合规的方式效果确实是好,相当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达决策环节,有效利益驱动,当月投入当月见效,还能快速反馈。如此一来,药企就不会重视营销体系的建设,甚至只从买房中介或从农村招聘一些低水平的业务员,连培训都不需要就可以上岗,干的活本质上无非就是给医生回扣做客情,一招鲜吃遍天。


这样就完成了快速简单的低成本连锁复制,但从群体来说,很多医药代表沦为不合规医药营销的载体,本身的地位和口碑开始变差。


在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有收受回扣的医生每个个体都聚成了一个合力,让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进入了畸形化的发展,并且不断反馈循环。

 

事实上在医院里面“打招呼、托关系”最多的是医护自己,而不是外人,他们自己知道,不该用的药不用,不该开的检查不开。如果你想知道到底医生有没有多开回扣药,那很简单,问一下医生,他开的药自己生病或者家人生病时候会不会让吃?自己或者亲人不用的东西,不要处方给别人!不要为了自己拿回扣而给患者造成更多的负担!

 

药价又不是医生定的,回扣应该是招标和审批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问题。就是因为医生收回扣,药企才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正的歪的”方式提高药品招标价,把一些价格比较低的药挤出去,引起市场经济的唤醒利益驱动反馈,所以在这条因果线中,并没有无辜的人。

 

每一个收回扣医生的蝴蝶效应,会导致医药行业深层次的飓风。


就像环保公益组织说的一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既要阻止偷猎行为,也要从消费端去抑制购买和消费。不能因为大象已经被杀了,觉得象牙不取不买就浪费了,其实正是因为有人会买象牙,才导致大象被杀。因此从双端都要进行控制!

 

类比一个极端的例子,经常有人呼吁,在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中,卖家受到重判的同时,买家同样要入刑,因为有买孩子的才有偷孩子的,有需求才有市场,这些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想这就是国家立法对医药工业源头和公立医院医生个体监管采用“双管齐下”,力争净化整个医药市场的根本原因!

 

关于学术推广与合规数字营销的问题可以咨询作者Dr.2(微信号:medicool3)


延伸阅读:


浏览次数:23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