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的医生遇到过因依赖保健品而耽误病情的患者

作者:医库调研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特别是一部分中老年朋友会进入误区,认为保健品等同于药品,可以治疗疾病,用保健品取代药品,这种意识和行为是错误的。新闻媒体也会时常爆出有老人被保健品推销员欺骗,钱财两空耽误病情等。

医生开具的药品所带来的疗效可能并不会马上见效,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日常习惯的规范。急于治愈的患者往往会寄托于被广告or保健品推销员吹上天的保健品来治疗。

医库调研于2017年4月13日针对“你有遇到因为依赖保健品耽误病情的患者吗?”这个广受关注的问题在平台上进行了民意调查,在72小时内共计收到389份有效投票。

从调研数据来看,超过3/4的医务工作者曾经遇到过患者因为过度相信保健品而耽误病情的。由此可见轻信保健品的疗效并形成依赖是很多病患会出现的情况。

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家里的亲朋好友在有着医疗科普知识熏陶的环境下,对无良保健品的防范意识会不会更强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两者并没有很大关联,64.8%医生的家人朋友曾经有遭遇过保健品欺骗。

对于病患过度依赖保健品,将药品以保健品取而代之,医生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众的医疗科普知识意识弱。有超过五成的医生表示,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和患者病急乱投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38.3%的人则认为大家是为了贪图小便宜才会出现这种情况,16.5%的人认为家人朋友获得的关怀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是你的亲人朋友过分相信保健品,你会怎么做?

一位来自山东济南的副主任医师说:“坚决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应当去医院,看医师,让医师诊断治疗,而且要看几个医师,听他们的说法。”

一位来自甘肃兰州的主治医师说:“只能苦口婆心的劝,但是还是防不胜防,商家的手段各种各样,一不小心就上当!”

一位来自河北邢台的医生说:“向他说明道理,举例子,另外也会去向相关部门去举报。”

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主治医师说:“可以耐心告诉他,保健品只有保健功能,没有治疗功能,健康时吃比较好,生病时还是要服药。”

一位来自山东德州的主治医师说:“有时候他们思想被洗脑以后很难开导,只有把道理给他们讲明白,听不听随他们吧!”

说说你对违规保健品诈骗的一些看法或所见所闻。

一位来自湖北恩施的主治医师说:“2016年,遇到一位严重甲亢并突眼的病人,在家属的带领下到我们科室就诊,后来家属告知我,他不吃药,就是相信电视上的保健品宣传,所以耽搁了病情,最后发现患者甲亢心也有了,但是他就是不听医生的,不接受正规治疗,最后他强烈要求出院了。”

一位来自山东青岛的住院医师说:“有些病号确实在治疗的同时吃着一些保健品或保健器材,花费比较高,但治疗作用基本谈不上,有些保健品还有腹泻,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主治医师说:“小区的老人们经常因为可以兑换几个鸡蛋去保健品店面排队,殊不知这是个大坑啊!”

一位来自云南文山的医生说:“保健品多是夸大疗效,有的甚至被包装和宣传为能治疗多种疾病,利用老年人医学知识缺乏、病急投医、久病盼好、贪图小利等特点,诈取老年人钱财!”

一位来自福建漳州的主治医师说:“一些骗子利用老年人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还有家人关心不到位,还有老年人贪图小便宜,利用老年人需要关心,和老年人手中有些闲钱,趁机行骗!”

一位来自河北张家港的住院医师说:“经常在街头会碰见一些专门欺骗老头老太太的讲座,建议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老人对于这些行为的辨别能力较弱。”

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主治医师说:“见到过一退休老人说保健品业务员还能欠费先使用,等退休金发下来再给钱!据知给骗的大多都是独居老人。”

一位来自山西阳泉的主治医师说:“常常会看到排着长队边检查边买药的老年人,在医药效果不好后,他们选择了万能的保健品,医疗意识薄弱,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给保健品市场以可乘之机。”

一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主治医师说:“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保健品被吹得说有多好多好的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建议国家严厉整治,从严管理,加大处罚,维护老百姓利益。”


(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医库调研 即可)


浏览次数:22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