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康复类APP汇总分析报告(上)

作者:唐京燕     

       

作者:唐京燕,香港大学金融硕士、中欧商学院金融MBA。著名财经著作《并购之王》以及《资本之王》的翻译者。

修订:Dr.2

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以医生为价值中心的移动医疗独角兽逐渐突显,留给创业者的机会已经不多。于是,有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有医护工作者身上。以护士、护工为价值核心,以医院、家庭为服务场景,以提升诊中、诊后的服务为价值实现的创业机会出现了。

分类概述

就目前的护理康复类创业项目,我们把以患者为中心的APP按照服务场景分为医院和家庭两类;又把以护士为中心的APP分为教育培训、工具两类:

1. 以医院、机构为切入点——这是护理领域出现比较早的一类创业项目,典型的O2O,目的是充分使用医院内部的相对闲散的人力资源(以护士、护工为主),为就诊的病人提供诊中的服务。

其中,以提供陪诊服务的大体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独立陪诊服务公司,比如E陪诊 、安心陪诊等;

另一类是综合平台开拓的陪诊业务,比如趣护网(由趣医网创办)、贴心小护 (由就医 160 创办)。

陪诊环节主要发生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有需求的患者主要是身体极为不舒服、没有家属陪伴的老弱病残孕等。这类患者的核心需求是在诊中环节有人能够搭把手,上下楼跑一跑,排个队,取个报告。部分的创业项目以三甲医院的护士作为噱头吸引患者,但是这样做难以持久。一方面是因为这类的闲散资源本身就较少(三甲医院的护士在上班时间甚至比医生还忙碌;除非是年轻的外地护士还想着赚点零花钱,有家有室的资深护士都需要回家陪老公和孩子),另一方面,拿个报告跑个腿的陪诊工作对于护士而言实在是大材小用。另外,三甲医院的护士若在本院对外接陪诊业务,需要经得本医院同意,这也给创业企业造成了不小障碍。

故,我认为以医院为中心,以陪诊作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创业项目成功概率很小。而且陪诊业务的ARPU值比较低,一旦客户熟悉医院流程之后,陪护需求可能会变成一次两次的交易,并没有构筑长期黏性持续交易的逻辑。目前来说安心陪诊的业务量比较大一点,其他产品业务量都比较小,这样没有办法负担运营成本,另外,陪诊业务本身就是有天花板的。

若是该创业项目是作为综合平台的业务延伸,或有助于综合平台自身的内容丰富,但是需要考虑到综合成本和协同效应。

还有一类创业项目是在医院住院环节对护工管理的优化。创业公司与医院护理部进行合作,把零散的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说瑞泉护理。不过,这类项目跟互联网创业的逻辑不通,估值方法也应该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创业团队在掌握了熟练专业的稳定护工资源后,把精细化护工管理经验延展到居家护理和养老院护理上,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2. 以家庭为中心——对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者术后康复等患者,在离开医院后,大部分时间和需求发生在居家环节。很多创业者也看到了居家护理的需要,提供上门服务的O2O 平台,比如说医护到家、E陪护、V护到家等。

另外,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 90%的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目前已经有一些居家养老的创业项目,比如麦麦养老、陪爸妈等。切入居家养老的可以是传统的物业公司、地产公司、家庭保洁公司,也可以是线下的护理院运营公司,也可以是医院端护理的创业公司等。

养老用户群特征:按照老人的年龄,可以简单把老人的需求分成三类:


大部分的养老创业项目所提供的服务,都是为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医护服务。这类老人年龄大都在75岁以上,子女的年龄在50岁以上。

我认为,养老项目创业有以下四大难点:

  • 大部分老年人都省吃俭用,不爱花钱如果只是对老年人提供日常保健服务,只有少数文化水平较高的老人会付费,大部分老人不愿意掏这个钱。但如果为老年人提供价值更高的医疗服务,则超过了大部分老年人的支付意愿。

  • 用户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较差:目前市面上的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生命数据采集、护工护理等,目标客户应该是70岁以上生命体征衰老明显且伴随重度慢性病的老年人。这类老年人的孩子也都是在50岁以上。两代人都不算是互联网的重度用户。

  • 需要线上和线下结合:将医院、家庭、社区、养老院等机构有效结合,医生、护士、护工、患者和家属等人群能够有效参与的生态环境还没有出现。低成本的智能硬件可实现的功能较弱。

  • 管理能力和服务提供者的综合素质没有体现:缺乏对养老产业有实操经验的运营团队,护工、护士的职业素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于养老产业,大环境还不太成熟,生态环境还没有培养起来。对于初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创业者对以上四点的预备。另外,比起医疗,中国的养老产业更是一个新兴的慢行业。且不说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共同的难题。就算发达国家能够解决,面对养老的沉重负担,我国面对的挑战更大。我们认为,创业者要在一开始就重视业务变现,纯烧钱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3. 教育培训——在医疗专业知识层面,护士也同样存在一定的专业门槛,需要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些APP专注在护士考试培训方面,包括护士笔记、护士加等。不过护士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和本科,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而带来的薪酬提升很少,通过资格考试后,也不再有其他特别的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也相对简单。这类通过提供考试培训延展到护士社区的APP,对护校学生有一定黏性,但是对于已经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护士和资深护士,吸引力则有限。

可扩展的业务—护士规培培训:2016年2月16日,卫计委印发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想进入三级综合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还需进行2年多的专科培训。根据大纲,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被分为两部分——0.5-1个月的基础培训,以及长达24个月的专科培训。其中,基础培训包括27项护理基础技能,以及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培训,而专业培训则包括各专科轮转培训。目前,现有的护士笔记、护士加产品都没有对专科临床规范进行系统整理。而我在跟红房子产科护士的沟通中,她也提到若是有移动端APP能够对规范资料进行整理,那么对她临床工作将大有裨益。

可扩展的业务——护士移民咨询:目前,大量拥有护士资质的中国人携家带口通过技术移民的方式,到发达国家发展。我看到目前的护士APP尚没有开展移民业务,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变现模式。

护理工具——护士在医疗机构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伴随着护理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护士的地位逐渐提高。与此相适应的是,移动医疗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帮助护士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临床经验的工具。有比较简单的工具,比如帮助排班的格尔护士,也有提供系统服务的工具,比如格尔智慧、护理家360等。护理家360是在护理工具领域成立不久的创业公司。虽然护理工具的ARPU较低,但是在理解护理家360的创业逻辑后,就知道这家公司的雄志壮志决不止于此。

作为护理工具,需要关注医院内发生的环节,同时连接医院、护士和患者。创业团队最好有强大的软件工程背景和医院运营经验。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护士碰到的问题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产品还需要度身定制。若是项目不够深入到医院,产品功能不涉及医护的痛点,则价值有限。

创业项目


数据收集日期:2016.3.24


我将把以上这些项目分为4类进行项目分析。

以患者为中心:第一类“以医院、机构为切入点”,第二类“以家庭为切入点” 。

以护士为中心:第三类“以教育培训为切入点”,第四类“以工具为切入点”。

在下一期中我们将着重分析第一类“以医院、机构为切入点”和第二类“以家庭为切入点”的APP,大家敬请期待哦。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26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