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新锐团队系列调研报告(3):医图—中国的Figure 1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医图”隶属于大连华幕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工商登记信息:成立于2014年12月16日,注册资本133.33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张汉宁,目前团队人数在10人左右。根据公开股东信息,联合创伤人之一的包化鹏应该已经退出。创始人张汉宁学设计出身,做媒体起步,2009-2011年供职于iLOOK时尚杂志,11-12年陌陌科技,13年严肃科技(同时在早期的Nice兼职),14年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大连渔歌:曾经号称是Facebook资深大牛创立,现在不知所终),开始转向产品层面;李雪峰做后台出身,东软背景,对数据和程序架构比较在行。2015年6月获得来自经纬创投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产品测试
医图Medimage是中国医生、医学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的专业医疗图片分享社区APP,旨在帮助中国医生群体通过图片(病例)的分享来完成有效的学术社交和讨论。
医图-功能列表(产品上线时间2015年2月,最新为V2.2.0)
软件评价:
①数据加载顺畅,APP稳定,未出现数据加载错误以及闪退等bug。
②在一些细节的设计上注重用户体验,例如图片简单的编辑,注重患者隐私的保护。
③APP功能单一,除了分享病历与讨论外,没有其他功能。
安卓市场下载量:
安卓各分发渠道下载量为47656次,未刷榜,结合苹果市场通常为Android用户的三分之一,则大约为总共有6万多的下载量。因为大部分为自然推广,如果按照50%左右的转化率,那么目前医图拥有的实际用户数量为3万左右,而内部日评论约200条,结合app store每日排名波动在70-130名左右,用户新增300+/日。
总结
医图的产品偏医生社交和图片学习,特别强调的是社交属性,并未追求功能的大而全或者做平台。产品上线初期,医图的目标用户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没有临床经验的在校医学生,以学习和看图为主;
第二类,有临床实习经验的医学生,这是医图希望重点经营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在临床实习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不懂的部分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会是产品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而且他们通常收入比较低,因此平台可以通过各类补贴和奖励制度等来激励用户;
第三类,中低层(执业年限较低的)医生,他们有晋升和继续教育的意愿,因此也会比较愿意在平台进行学习和讨论;
除此之外,主任级别、教授级别的医生数量偏少,因为一时半会没法吸引他们加入,事实上所有的移动医疗平台都面临这个问题,就算入驻了,也不可能活跃。所以医图并不过分强求“大牛效应”,没有选择某一著名医院、科室或医生重点突破做代言人,当然这也和早期的成本控制有关。因此这是一个学习与讨论的平台,主要是为了促进平台成员之间的学习互动。
按照张汉宁的说法:相对医疗出身的创业者而言,医图的创始人团队中,没有医疗出身的专业人员,是劣势也是优势,非专业出身,可以避免专业人士在创造产品时,由于职业属性造成的执念,更加注重基本的用户心理,在产品的设计上更注重用户体验。
当然,医图作为一款以内容驱动社交为核心的移动医疗产品,在产品发展初期,需要更多的内容来吸引用户,而如何打破平台的企鹅效应是起步的关键。那么医图在推广时候,用轻微利益驱动诱导一部分用户加入,并鼓励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当其他用户看到平台里面有价值的内容时,自然会加入平台,并进行二次三次分享,利用UGC策略让平台发展壮大。同时里面有很多的图片显然是自己公司人员,从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获得的PGC内容,可以弥补UGC的不足。医图认为:当病历讨论学习这一强需求得到满足时,其社交关系链就自然得到沉淀,形成专业社区粘性。
同类产品比较:
四款以病例图片分享为中心的APP,在核心功能上有交叉,产品上线时间也基本相同,相对医联、云医、轻盈医学等同类以医疗图片分享为中心的APP,医图和医联大方向基本相同,但医图更轻更像Figure 1,医联更偏医生领域的实名社交和病例分享,云医想未来偏向医患领域,轻盈医学则是自己制作了很多图谱并加入了其他功能,利用APP的工具性来吸引用户,不过殊途同归,就看最后谁能做成而已。
整体来说,专业图片分享类应用和大众应用还是很不一样的,里面有一个版权的问题,早晚需要面对,同时小众社区在中国的商业模式构建还是有非常大的挑战,在欧美国家,用户为内容付费是一种习惯,我们可能需要走得更为环形一些,直接收费不容易。不过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一行业内还没有形成垄断格局,机会还是有不少的,医图团队成本控制优良,选择从大连出发,看来吸取了很多血的经验教训,不过未来产品迭代、人才培养和运营也会遇到一定的挑战,要在大平台开始反向覆盖之前力争脱颖而出,时间窗口期只有一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34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