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DEMOCHINA医疗健康十强赛观战学习录(下):重磅项目——问药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五、中博瑞康和瑞顺生物

      一个是做肿瘤细胞治疗的产品服务,一个更专注于细胞治疗的管理流程上,从业务体量和行业地位看,还属于主要拿政府人才工程配套资金,目前还在比较早期阶段,收入数百万。生物类公司由于双跨科研与临床的擦边球,业务膨胀没有大伙想的那么容易,很多还在以发文章弄专利拿补贴为主要目标。同时还有一个最大的风险,由于过于轻资产,创始人或者核心团队非常容易再开一个企业或者干私活,资方没有办法管理,很多时候全靠道德。另外关于专利和知识产权里面,由于很多人是在海外实验室或者国内外企业任职和做研发时候出来的,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坑,比如职务发明和归属于原单位的成果,很容易先天不合规或者根本做不大。所以非常多的这类生物公司通常去拿政府科研项目,或者做贸易来维持,比较适合私有化或者产业资本投入,不适合风投。

      六、妙健康

      妙健康(more)是乐语中国取得虚拟运营商牌照后打造的名为“妙”品牌的云产品,为用户提供综合性健康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和汇总用户的健康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饮食、运动)和健康风险评估,为存在健康隐患的用户接入第三方服务。它定位于运动瘦身的白领,关爱父母的中青年血糖血压测量频繁的中老年等细分人群市场,实现子女因工作繁忙或异地工作无法关注父母身体提供远程健康关爱服务,让子女随时随地关爱父母。

      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在可穿戴设备中的SIM卡将健康数据上传到云端,用户个人和家人均可以通过妙健康APP进行下载。2014年10月三胞集团已对乐语通讯完成控股后事实上自动归属于母公司。

      Dr.2认为秒健康基本是模仿美国个人健康管理云平台Welltok的模式,他要做的健康管理平台,是包含特定的计划和成效预测,同时以游戏化用户体验和个性化的数据将服务精确到个人。当用户按照秒健康提供的方案培养生活习惯时,它还会给予相应奖励机制。和Welltok一样, 秒健康需要通过APP, 来掌握部分人群的健康数据,可以对接其他服务。不过从真实运营情况和数据分析来看,效果很一般,战略也比较混乱,营销推广经常自相矛盾,浅尝辄止,预算也不充足,很多增量来自跟运营商的合作或者变相补贴,偏重资源而不够市场化,不一定会亏损,但我认为这个项目变成植物大战的“那个东西”概率很大。

      七、梅斯医疗

      这公司不是张发宝的medsci,只是前面两个字同名。他们原有十多年的医疗市场领域经验,2014年进入医疗WIFI市场,目前在国内WIFI市场已签约90多家三甲医院。公司在上海、深圳、苏州设有办公地址,是上海健康物联网协会的发起单位和成员,和一些运营商也有战略合作关系。他们说自己是市场上第一家以医疗属性来强调医院WIFI,从医疗本身的需求来考虑和设计产品,其他几家一直跟随梅斯的产品设计。团队成员:创始人来自医疗行业的连续成功创业者,80后;大药企的中高层(赛诺菲原台湾、香港区负责人,默沙东中国区市场副总裁等);医疗领域的权威研究人士;腾讯的技术开发人员,总之团队看起来似乎太完美了,对成本控制、内部服从和团队协作是一个挑战。关于医院WiFi这个行业,Dr.2会在后面写一个行业分析,重点也会提到该公司,但整体来说经过调研,这行业已经到了跑马圈地的下半场,非常容易在地域形成部分垄断,资源也很重要。梅斯在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地位吧,需要借力资本才能快速突破。

      重磅项目:问药

“全维药事”在其网站上自称是面向个人和整个健康产业链的健康管理云平台,旨在为大众提供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用药过程指导、药物治疗支援和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也是健康领域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支持平台。这句话里面内容很丰富有四个关键词,我们不妨拆分一下, 他们分别是: 个人, 整个健康产业链, 健康管理以及云平台,其实该项目我已经跟踪调研他们很久了。

      首先,我们看看个人, 应该指的是大众。 整个健康产业链的说法值得斟酌,据我看来,全维药事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有药品终端企业以及医药厂商。健康管理指的是提供一些轻问诊,用药指导,用药后的跟踪以及购药。云平台,我推演一下业务有三边,大众和药品终端企业是在平台上交易的。而医药厂商则是平台的付费方,目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我总结了一下全维药事的商业模式:

      “全维药事”想通过建立多渠道、多触点的信息交互平台,帮助人们在用药过程和日常健康管理过程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明确这些信息所包含的意义,并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药物治疗方法,提高用药安全性。

      功能与服务

      个人用户:目前,“全维药事”面向个人用户已推出“问药”手机APP、“全维药事微网”、服务网站、微信服务号以及短信服务等多种系统,全覆盖个人用户的药品管理、查病问药、健康资讯、短信闹钟、用药指导、健康记录等多种功能。

      药品终端企业:2014年5月,“全维药事”向签约药品零售企业正式开放了“终端药事服务平台系统”。

      核心产品是APP“问药”:提供疾病自诊、对症购药、购药前购药后与药店的联系、用药过程指导、家庭药品管理,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有LBS定位快速搜索周边药房;个性化设置与口袋里的健康管家等等。“问药”分为“大众用户版”和“医药终端版”。所以大伙发现了,他是Dr.2一直吹捧的掌上药店的直接和全系列对手,这点没有什么可以虚伪的,只能硬干!我认为未来的药店O2O这个领域,很可能是这两伙人来领导行业,变成类似“凉茶领导者”和“红罐正宗”之战!

“问药”APP自己公布的数据是,从2014年8月上线至今,该平台已经入驻了10万家药店,APP用户数接近3700万,每日新增用户5万,日活跃用户25万,日咨询量20万,日订单数超2万,完成全国近5万家的深度协议签订。现在用户数据增长的速度惊人,每天的变化都非常大,“问药”APP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做好了云端技术支持的准备,成熟的技术投入也相应在快速增加。

      1.构建未来医药健康生态系统

      2.为药房提供集成服务平台

      3.问药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融合传统的信息流、服务流、商务流,让药厂低成本、高效率地铺进药店中去,让药店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和更多的营销资源,顾客也因此能够获得更优惠的产品和更有效率的服务。

融资情况:江湖传言,问药已经经历过四轮融资,但未找到公开资料,可能小步快跑或者内部定向私募了。

首先这个数据我认为是水分很大的,而且自相矛盾。大伙看下从2014年8月才上线,正好370天,如果达到3700万的用户,需要每天不管休息过年还是风吹日晒,都需要新增10万用户,那么现在高速增长每天新增才5万吗?而且运营会有阵发性高峰,但是通常是低开高走,慢慢起来的,所以这是虚构的数字。话说这可能也是行业潜规则,有个大伙熟悉的掌药王胖子,上市3年自称5000万用户,我反复拉拉数据,实地调研反推,应该超不过两千万或者更少这个水平。

那么由于Android市场可以大量刷榜,我们用app store的持续排名做一个中枢,问药在最近数月排名稳定在20-60名左右,根据陈奇锐的“医生站”app在排名7-15这个水平的时候,每天新增用户大约2000名,峰值2600(注意,这是包含的全市场,不是光app store用户),那么问药每天新增的用户数大约也在1500-2000这个水平,考虑到可能边远地区Android系统更多一些,修正的话应该也超不过4000-5000的样子。应该是乘以某一个倍数来报数据了,这也是一种市场策略。

再看其公布的药店端数据,中国四十六万药店,如果签约十万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不过签约跟深度合作完成交易又差别很大,而且实地调研,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中心城市,还是被掌药大比例压制,那么如果问药的B端很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药店,其实ARPU值是比较低的,那里的移动端使用习惯也需要培养,未来变数太大。

关于问药今年会盈利,拿到数千万的药企推广合同,此事Dr.2多方面汇总调研,确实为真,但是这很有可能建立在创始人独特的资源上,有人情在里面,是不是可以持续,未来会有变数。那么如果未来或者已经引入药企投资的话,其业务独立性和平台拓展性就会严重受限,很有可能变成健康元朱保国弄的可爱医生,誉衡弄的“朱李叶”一样,未来会不死不活的。同时问药又有十多个自己的药房,我不但不认为这是资产,很有可能变成负债,一是不够规模效益,二是推广过程中有如何让市场认为你不会潜在利益输送的问题。所以也不可能做大,因此如果要大发展应该剥离这块业务。

“问药”最让我佩服不已的是他们的实体推广韧性和网络营销水平,确实来了非常多的用户增量,在买药这个如此低频的领域是非常可观的,比掌药做的好很多,并且已经形成了流量牵制,此消彼长,王胖子有点得瑟,自我感觉良好,有点小看天下英雄,这块落后了小半年,看后面如何弥补吧。同时他们在开发药企端这块攻势也不错。同时现在领先的业务是其“药师“服务这一块,而且这块是可以大比例转化为真实购买流量的,行业内比较好的是壹药网和问药,有一定优势。而掌药有点如梦初醒,战略失误。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互相咬住,才会让大伙都不停奔跑,你争我夺的时候可以有效避免”红皇后效应“,老三老四老五容易被淹没,我认为这是个大概率的事。

掌药和问药很有可能会是未来胜出的两强,所以投个赛道也不错哦!我认为该项目是本次大赛真正的冠军,不用去管什么名次,那都是浮云,一场show而已,商战就像江湖比武,活下来就是胜利,死了拉倒,阎王爷才是判官!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2264次